由于职业的特殊性,近5成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疾病。教师节来临之际,医生结合临床病例提醒广大教师关注自身健康,注意科学用嗓。
术后容易复发
42岁的孟女士是省城某“重点”中学的骨干教师,还承担着一些教学管理工作,每天讲课、开会,十分繁忙,导致近年来长期咽喉疼痛、声音嘶哑。去年,孟女士到山医大一院耳鼻喉科治疗,医生诊断她因长期用嗓过度引发声带息肉,并接受了手术治疗。术后三周,孟老师的声带有所好转,医生一再叮嘱她要注意用嗓,定期复查。
出院后,孟女士恢复了正常工作,没过多久,嗓子又嘶哑了。每次复诊时,医生通过纤维喉镜都能看到她的声带明显充血,病情复发的可能性极大。医生提醒,孟女士如果不能改变工作习惯,疾病无法痊愈。除了声带问题,孟女士还发现自己老是反酸,起初以为是常见的胃食管返流,咨询医生才得知病因竟是由于发声不科学。
近半教师患病
“1998年,我大学毕业就到学校教物理,每天要讲6节课,还有几次用嗓过度,突然失声。到2005年,我就因为嗓子嘶哑,无法讲课了。”声音沙哑的林老师告诉医生。事实上,林老师的情况并非个例。据相关专业机构调查,嗓子嘶哑已经成为教师的职业病之一。“超过45%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咽喉部不适,而教龄在10年以上的老师,声带都会出现问题,其中问题比较严重的超过20%。”山医大一院党委书记、耳鼻喉科主任王斌全教授介绍,教师用嗓过度是普遍现象,其中慢性咽炎、慢性喉炎、声带结节、声带息肉的患病率最高,而喉角化症、喉白斑病、成年人喉乳头状瘤和慢性肥厚型喉炎等疾病还有癌变的可能。医生分析,教师咽喉疾病多发主要是由于讲话多,声带长期疲劳,喉部肌肉损伤,而教师普遍缺乏保护嗓子的意识,有些老师患病时依然坚持工作,对咽喉损伤更大。
注意科学用嗓
王斌全教授同时给广大教师支了几招。平时说话要保持适宜的音量和音调,最好匀速,用声不要过长、过高。保持轻松自然的姿势讲话,放松舌、下颌、喉部以及颈胸部肌肉,注意鼻腔共鸣,采用腹式呼吸发声,而非喉部发声。不要说悄悄话和不要大声喊叫一样重要,刻意压低音量反而更伤声带。多用肢体语言手势和脸部表情来帮助沟通,多用麦克风。不要用力清咽喉或咳嗽,因为用力清嗓子的时候,气流会猛烈地振动声带,从而损伤声带。感冒时尽量少说话,因为声带可能已经充血肿胀,千万不要雪上加霜。日常用适量的野菊花、胖大海泡水喝,少熬夜。此外,吸烟会严重损害咽喉,如果经常感觉咽喉部不舒服,最好戒烟。除了抽烟,酗酒、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有损咽喉健康。